商朝故事第七十章
商朝故事第七十章,暌违虽然没有真正进入过军旅,因为长时间对军事的研究,一般的军事常识知道的很多,排兵布阵能力也高于一般的将帅,这就是他敢挂帅的主要原因。
来到前线之后,他召集了主要将帅开会,像他们宣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:以主动进攻为主,让各营带兵军官,做好出动准备。随后,就带着亲信卫队,开始查看琅琊山的地势。通过观察后发现,琅琊山地势虽然不算险峻,但是数木茂密,叛军容易躲藏,即使两军发生战斗,全歼叛军也不容易,问题是,他的目标是一战定输赢,因此,必须想出全歼叛军的办法。巡视完地势之后,他命令军中的探子,全部出动,给他们的命令是找到叛军的营寨。在暌违看来,只有找到叛军的老营,四面合围,才可能将叛军一举歼灭。
十天之后,几路探子回来报告,发现了叛军营寨,暌违立刻升帐,开始了军事部署,他准备了四路大军,每一路大军一千人,大家分四个方向同时出动,如果将叛军包围,凭借优于对方几倍的兵力,他相信,全歼叛军不是问题。就算被叛军发现,每路大军一千人,和叛军交战不会吃亏,这样的排兵布阵,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,因此出发的时候,暌违是满怀信心的。他们也的确找到了叛军的老营,只是当暌违的大军包围过去的时候,叛军似乎刚刚走掉,这让暌违沮丧,当然也是不解,因为他不知道,叛军是怎么发现他们的,否则也不能在大军包围过去之前,完全逃走的。
既然叛军逃走,暌违当然不敢让四千士兵逗留在大山里,只好下令撤退,另外寻找机会。只是当他回到营寨不久,下属来报告,昨天下午,叛军主力下山,偷袭了聚优县,抢劫了大批粮食,随后不见了踪影,暌违顿时目瞪口呆,这一切的发生,仿佛在告诉他,叛军在和他捉迷藏。当他们去围剿叛军主力的时候,叛军知道了他的意图,借机下山,偷袭了聚优县,只是暌违想不明白的是,叛军是如何知道他们行动方式的,那么在老营刚刚撤退的又是什么人?
原来,邵亮知道朝廷军队换了主将之后,判定是朝廷着急歼灭他们,新来的主帅一定要急于立功,因此就制定了,用家属引诱官军的计划,探子发现了老营不假,只是探子不知道,在老营的叛军,并不是主力,而是叛军的家属,当暌违几路大军出动的时候,邵亮得到了消息,将计就计,把主力部队拉倒琅琊山靠近出口的地方,看见暌违大军进山的时候,他们趁机下山,昼伏夜出,目标直奔聚优县,留在老营的家属,因为得到了官军进山的消息,时间是可以算定的,因此,当暌违的大军走到离老营还有几个时辰路程的时候,家属提前撤退了,他们对山里的道路熟悉,躲开官军的包围,是轻而易举的事情,所以,当暌违带兵包围过去,占领空寨就是必然的。这个结局早就被傅聪看破,所以傅聪才帮葛燕制定引蛇出洞的计策,而不是急于立功。暌违当然没有想到这层,吃亏是一定的。
再说外丙派出暌违领兵出征,是抱有极大希望的,而且暌违很快发现了叛军营地,组建四路大军围剿给外丙带来了全新希望,因此他的身体居然奇迹般地恢复了不少,居然在此期间,带着王后等人去郊外进行了狩猎,这对于长期精神不振,身体欠佳的外丙是难得的。虽然这次狩猎规模小,他自己也没有射到猎物,但是心里还是高兴的,因为他看见,王族家人各个兴高采烈,这就足够了。在汤主政时期,尽管汤的工作量大,每个月也会带着王族人去狩猎一次,狩猎不仅仅可以保持王族好武的风气,也可以联络王族成员的感情,因此,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,王族狩猎就成为习俗。
回到王宫,外丙感觉精神矍铄,是狩猎亢奋的原因,哪里知道,乐极生悲,第二天悲剧传来了,暌违围剿叛军失败,叛军偷偷下山,抢劫了聚优县,这当头一棒,打的外丙差点背过气去,因为他不明白,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悲剧,在朝廷大军的压迫下,叛军不但脱险,还能够进行反击,而且胆大包天,偷袭了聚优县,这简直就像有人在讲故事,然而一切是真实的。气愤之下,外丙想起了伊尹,命令内侍找伊尹进宫,因为他想知道这里的原因,为什么会发生悲剧。伊尹当然知道了结果,而且一切都在傅聪预料之中,因此,当外丙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,伊尹就对外丙说:“大王,这个不奇怪,因为和叛军比,他们熟悉地形,藏在暗处,官军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监视着,所以,当暌大人出兵的时候,叛军准备好了应对之策。官军兵力虽然占优,但是面对神秘的大山并没有办法,处处受制于人是一定的。”
“如此说来,官军就拿叛军没有办法了?”外丙听见伊尹这样说,到吸了一口冷气,脸上变青紫了。
“要想消灭叛军,唯一的办法是等他们下山,只要能够在山下围住,官军就会大获全胜?”伊尹回答说。伊尹这个观点,就是傅聪告诉外丙的战术。
外丙不傻,当然知道伊尹提到的办法,就是傅聪说的办法,但是当时被自己否决了,启用了暌违,现在,一时之间,如何能够转过弯来,何况涉及到自己的脸面,就说:“暌违这次扑空,其实也不算一无所获,毕竟他们找到了叛军老巢,只要抓住叛军的活动规律,歼灭叛军就是眼前的事情。”
伊尹知道外丙在打肿脸充胖子,更知道,这个时候不能戳破外丙的脸面,就说:“希望暌违接受教训,很快能够给大王带来喜讯。”
“叛军这次侥幸获利,是借着暌大人进山的机会,如此看来,如果下次暌大人找到叛军的踪迹,他们很可能故技重施,是不是给附近几个县派去兵力,让他们驻守在那里,这样一来,就不怕叛军偷袭了。”外丙感觉自己想到了好办法,说完之后,满脸期待地看着伊尹。
“大王,如果堵住了这几个地方,叛军们就会走远一点,朝廷不至于把南北大营的军队都派出去驻守可能遭到侵扰的县镇,就算朝廷想这样做,兵力也没有那么多,再说了,京城必须有军队驻守,因为我们不知道,叛军会不会偷袭京城。”伊尹后句话最有震慑力,因为琅琊山离京城不到两百里,叛军想偷袭,完全可以做到,一路上路过的郡县,没有军队阻挡叛军。
外丙不说话了,如果他抽空了京城的部队去守护下面的郡县,真的被叛军偷袭京城,那就闹出世纪笑话了。“丞相说的是,京城守卫当然要紧,那就命令暌大人尽早歼灭叛军,不能再出现被叛军偷袭县郡的事情。”
“大王英明,臣这就去传旨。”伊尹失望地说,既然外丙继续重用暌违,他自然不能提出反对,回到丞相府邸,就派人给暌违送信了。
再说暌违吃了大亏,一直担心外丙震怒,撤了自己的职务,那就直接打脸了,却没有想到,外丙连句责备自己的话都没有说,只是让自己尽快剿灭叛军,心理明白,外丙还是相信自己的。感激之下,就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,如何能够剿灭叛军。现在事情明摆着,眼下的打法不行,必须变换战术,如果按照上一次的做法,等到密探搞来情报,即使发现了叛军老巢,到大军出动,因为有个时间差,给叛军逃跑留下了足够时间,叛军不但会全身而退,而且可以趁机下山,骚扰地方,这样的打法必须改变、如果大军一直在山里,靠近叛军活动区域,密探得到准确消息,大军就会及时跟进,这样一来,叛军就没有机会逃走,就算可以逃走,也不容易有机会下山。
暌违想到这有点兴奋了,感觉这个想法不错,命令召开军事会议,对各营主管军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军官们听完暌违这个奇葩想法不由得面面相觑,半天没有人说话,最后一个年龄大些的将军鼓足了勇气说:“暌将军。办法是不是好用先不说,部队进山之后吃饭,睡觉的问题怎么解决?”
“吃饭可以带干粮,不能生火,睡觉可以带帐篷。”暌违回答说,多少有点不耐烦,感觉将军胡子一大把了,却提出这样的幼稚问题,让他不屑。
“将军,士兵带干粮,最多可以带三天的干粮,因为时间长了,干粮变质,将军是不是有把握,三天之内找到叛军,和叛军交战?”老将军并没有因为暌违的不屑而停止了提问。
暌违一怔,他没有真正带兵打过仗,当然不会懂得军队行军中的细节问题,因此没有回答。
“暌将军,山上蚊虫厉害,我们的士兵不用烟熏蚊虫,只怕晚上睡不好觉。”这次说话的,是个年轻的军官,他本人就怕蚊虫叮咬,所以提出了蚊虫的问题。
暌违火了,这种鸡毛蒜皮的问题也能够提出来,当然生气了。“叛军常年住在山上,他们就不怕蚊虫叮咬?”
“将军?叛军正因为常年生长在山上,已经有了对付蚊虫叮咬的办法,我们没有,所以我们的士兵怕咬。军中使用的草药,对付平地的蚊虫还可以,但是对付不了山上的蚊虫。”青年军官并没有因为暌违的疾言厉色感到害怕,仍旧振振有词地说。
“这个问题本将军不会考虑。”暌违断然地说,随后对第一个提出问题的老将军说:“你提到的干粮问题,本将军有了答案。可以组织小型的辎重队,让他们在远离我们一天的路程上制造伙食,你觉得怎么样?”
“将军,认为可以就是了,既然远离我们一天路程,他们就是生火做饭,被发现了,叛军也不会发现我们。”老将军听见暌违这样说,松了口气,因为他知道,当兵就是为了吃粮,如果让他们饿肚子打仗,仗就难打了。
“好,既然老将军同意,这件事就算解决了。”暌违说。
六
暌违的大军刚刚进山,邵亮就得到了探子的报告,随后命令探子盯紧官军的行动,这次官军在没有得到他们消息的情况下,大军开进了山里,这让他感觉疑惑,因为他不相信,四千多人的官军会在大山里和他们捉迷藏,因此他的军队并没有挪动地方,就连家属也没有动窝。但是一天过后,官军非但没有退回去,反而继续像他们活动的区域挺进,邵亮知道,暌违变招了,他料定自己的部队刚刚袭击了聚优县,粮食充足,不会下山抢劫,准备找到自己部族的驻地之后,在山里和自己决战。
邵亮明白,正面和官军进行对抗,自己的部队没有一分胜算,因为,官军的战斗力不但强劲,人数也多于自己几倍,他们很可能采取步步逼近的压迫方法,逼迫自己和他们决战。邵亮明白,这次完全避战不容易,但是凭自己部队弱小的兵力,如何才能够逼使官军退出大山?邵亮想来想去,决定先把家属和不能作战的妇女转移到深山里,然后想办法破敌。于是邵亮命令部队,先抢运物资,把物资藏好是必须的,然后把家属安顿好也是必须的,如果家属受到伤害,会动摇军心。当他把这一切做好之后,时间过去了三天,但是,暌违的大军没有丝毫撤退的意图,这让他感觉奇怪。因为按照一般的行军时间,官军士兵自带的干粮只能维持三天,难道他们有后援,或者可以生火做饭?看着不像,因为深林虽然茂密,在远处烧火,火光不一定能够看见,但是做饭的炊烟却没有办法掩藏,眼下的官军,和他的部队,只有不到半天的距离,如果冒烟,他的探子不可能看不见,这里有猫腻。
邵亮加派了探子去观察,结果几路探子的回复是一样的,没有发现官军生火,当然就看不见烟气了,这让邵亮感到恐惧。如果官军能够解决吃饭问题,就可能穷追不舍,四路官军是一张大网,真正想摆脱是困难的,被他们这样压迫下去,早晚有一天会陷入包围圈里而陷入毁灭。意识到困局之后,邵亮知道,要打破包围网,必须找到官军的弱点,四千官军最大的弱点,毫无疑问是饭食,只要他们断炊,士兵的战斗力就会垮掉。
任何一个难题,其实只要找到难点,等于捅破了窗户纸。邵亮找到难点之后,立刻意识到,官军一定有后勤支援,只要打掉了后勤支援,四千士兵就变成了四千只没头苍蝇。做出判断之后,邵亮命令探子往远处哨探,必须找到官军的后勤部队。其实找到暌违的后勤部队并不难,只要探子多走点路就可以了,在邵亮下达死命令之后,探子很快找到了暌违的后勤部队,因为烧饭时候的烟火是遮盖不住的。
“好,这次我们使用连环计,官军不死也要脱层皮。”邵亮听完探子头儿报告后说,眼里的兴奋是掩盖不住的,几天的焦虑,困惑一扫而光。随后就开始调兵遣将,目标直指暌违的后勤部队。为了不让暌违发现自己的意图,邵亮留下了少量部队,陪同暌违的部队兜圈子,这一手非常毒辣,因为不时可以发现叛军部队的踪迹,暌违的部队虽然累的筋疲力尽,但是信心被希望支撑着,暌违只能带领部队不停地追赶,朝廷士兵虽然训练有数,身体条件不错,但是连日来在深山老林里打转转,晚上睡不好,铁打的身体几天下来也廋了一圈,结果却是,满山撵兔子,一个个累的筋疲力尽。将官受纪律约束,还能忍住不满,普通士兵差多了,开始是小声地骂娘,后来就公开骂起暌违来。暌违的亲信听见骂人的脏话,偷偷地告诉了暌违,暌违知道军心不稳了,但是已经出来这么多天,不咬咬牙挺住,这些日子的功夫白费了,就命令亲兵,把两个骂人最狠的士兵抓捕起来,当众鞭打,不是他们的长官求情,暌违真想杀鸡儆猴。这样一来,公开骂他的士兵是没有了,但是背后骂他的人就更多了,暌违知道,只要没有人公开骂,他就装聋作哑,听而不闻。
一方面是军心不稳,一方面是同仇敌忾,输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。邵亮亲自率领主力,在探子的指引下,经过一夜的急行军,第二天上午靠近了暌违后勤营地,为了发起进攻时候打对方措手不及,也为了让部队恢复力气,邵亮没有急于发起攻击,让他的部队在山背后休息,因为暌违的后勤营地就在山坳里,双方只是隔着一个山坡,他们却发现不了邵亮的部队,而邵亮的部队看他们却清清楚楚。
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会遭到袭击,这些临时充当火头军和护卫的士兵,烧火做饭之后,到了中午,吃过饭,横躺竖歪地倒在草坪上休息了,邵亮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发起攻击,还有一个原因,人刚吃完饭,因为肠胃需要休息,身体处在懒惰的状态,尤其是跑步根本跑不动,因此,当邵亮部队发起攻击的时候,他们以为遇到了天兵天将,一个个吓的惊慌失措,管事的军官还算镇静,但是士兵没有了战斗力,他也没有办法,看见邵亮士兵各个凶猛,哪里还有抵抗意志,也就跟随士兵一块跑了。只是他们本来跑山路的本事就一般,加上刚吃完饭跑不动,因此,多数士兵被杀死,只有极少部分士兵藏在草科里留下了生命。
这一仗邵亮大获全胜,自己的弟兄只有几个人受伤。邵亮命令,把所有粮食,加上煮熟的馒头都搬走,至于锅灶,一律毁坏,然后就撤走了。这个时候,暌违带着部队,还在追赶邵亮留下的部分士兵,因为这些士兵并不快跑,所以总是给暌违留下希望,暌违就下令,必须活捉他们,然后通过他们,找到邵亮。因为被这个念头支配,追到了太阳落山也没有追上,暌违下令就地休息了,因为这个时候一是没有体力了,二是他发现了问题,知道自己上当了。
第二天早起,派出去侦查的士兵,发现了叛贼,暌违命令士兵匆匆忙忙地吃了点干粮,又开始了追赶,追到上午十点多的时候,谁也跑不动了,暌违下令休息,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要命的问题,送干粮的部队没有人来,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,再跑下去,士兵恐怕没有力气了,因此就派个军校去催。结果军校第二天早晨回来后,送来的是噩耗:后勤营地被摧毁,所有的粮食统统不见了,连锅灶都被被毁坏了。暌违听到这样的消息,心理拔凉拔凉的,此时此刻一切都明白了,他中了邵亮的奸计,很明显,邵亮想吃掉他的部队,因此故意用部分士兵引诱他们追赶,而他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去偷袭后勤营地了,毁掉了后勤营地,他们就没有粮食吃了,这样一来,他们这四千士兵就由狼,变成羊了,好歹毒的计策。
从这里出发回到山下,最快也需要三天,今天晚上他们就没有干粮了,三天的路程就成了万水千山了,而当他们走的筋疲力尽的时候,邵亮就会发动攻击。暌违敢断定,邵亮的眼睛在看着他们。这个时候谈消灭叛贼是天方夜谭了,只要不被邵亮的部队消灭,就是最大的胜利,那么,如何才能够让这四千人的部队,安然脱险?暌违想了好一会,最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,如果想保住四千人部队,就一定会影响回家的速度,最后大家一块完蛋,因为被饥饿折磨的浑身无力的人,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神仙来了,只怕也没有办法,如果是贪生怕死之辈,或者自私自利之辈,首先会考虑自己逃走。但是暌违不会这样去想,他虽然想立功,做更大的官,那是想拥有更大的舞台,实现自己的抱负,并不是为了贪图享受。暌违虽然志大才疏,人品并不差。当他洞悉了邵亮的阴谋,是要通过疲劳,饥饿战术,消灭四千官军,第一个想到的是,如何让这四千人脱离虎口,后来发现这个想法不现实,就决定牺牲部分人马,保住多数人的生命,因此他仔细算计了一下邵亮部队的战斗力,心理就明白了,如果大部队一块走,明天晚上的时候,邵亮就可能发起攻击,因为,经过一天一夜饿肚子的士兵,根本就打不过邵亮的士兵,绵羊再多,也不是猛虎的对手,趁现在大家还有体力,连夜分兵逃走。如果四千人的部队,分成四路,凭邵亮的力量。也只能选择一路,因为,他手里只有一千士兵能够作战。凭邵亮的狡猾,绝对不可能把一千士兵分成四份。这样一想,他就把主要军官找到一块,告诉了他们目前部队的处境,然后宣布了自己的决定,至于那只部队会被邵亮盯上,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这一次暌违的判断没有错,邵亮的确是这样打算的。他带领主力部队消灭了暌违的后勤部队之后,立刻赶了回来,盯住了暌违的部队。当然,他知道,此时此刻,暌违的部队还有战斗力,他们的饥饿刚刚开始,但是到了明天晚上,这些士兵几乎饿的直不起腰来,那时候发动攻击,就如虎入羊群,获得胜利是唾手可得的,因此,他命令部队就地休息,只是派出哨兵监视官军的动静就可以,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被他看做面瓜的暌违,居然看破了他的阴谋,而且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。暌违把部队分成四路之后,自己率领的一路断后,这样的安排,很明显,他已经把自己置于死地了,因为暌违明白,自己这次兵败,即使保全性命,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了,大王也未必会放过自己,如其死在自己人手里,不如死在敌人手里,这样一来,至少可以用自己的血,洗刷部分耻辱。
邵亮当然不知道暌违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,因此心安理得在休息,盘算着活捉暌违后,如何和朝廷讨价还价。就在这时,监视官军的哨兵,急急忙忙跑了回来,告诉了邵亮,官军分四路,连夜突围的消息。邵亮顿时明白,暌违看破了自己的谋略,顿时命令部队去追,只是他已经明白了,自己的目标不可能实现了,因为暌违之所以要连夜突围,就是要官军还有体力的时候,死里求生,而他的部队,只能盯住一路,因为他也不敢弄险,把部队分成四路,这一点和暌违估计的一样,因此,他才要率领一路部队,引诱邵亮和自己决战。
当哨兵告诉邵亮的追兵逼近了他们,暌违嘴角露出了冷笑,因为他明白,即使自己战死,主力部队也会逃出包围圈了。
